矿山地质灾害的发展过程(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2024-03-19 admin 【 字体:大 中 小 】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矿山地质灾害的发展过程,以及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矿山地质灾害的发展过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矿山地质灾害类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地质灾害的成因是什么
地质灾害的成因如下:崩塌 崩塌是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斜、翻滚的地质现象。
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地质结构因素和环境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震、火山活动、水流冲刷等,这些因素可以引起地质结构的破坏,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质灾害按成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另一类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等。
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其它破坏土质环境的活动如采石放炮,堆填加载、乱砍乱伐,也是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致灾作用。
崩塌形成原因 形成崩塌的内在条件 (1)岩土体类型。通常坚硬的岩石和结构密实的黄土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崩塌;软弱的岩石及松散土层,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2)地质构造。
2、地质灾害特点与发育规律研究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反映了其形成机制的差异性和普遍性,表现在动力来源、与形成动力的关联度、形成时间、形成过程、成灾的关联性与可控性、危害程度等方面。
地质灾害的必然性和可防御性。地质灾害是地球物质运动的产物,是伴随地球运动而生并与人类共存的现象。
一)时间分布规律 灾害活动时间有两个特点:其一,2002年发生的灾害最多,共30处,占灾害点总数的58%,这与两次大暴雨有较大的关系。
自然属性是指与地质灾害的动力过程有关的自然特征,如地质灾害的规模、强度、频次以及孕育条件、变化规律等。
3、矿山地质灾害现状
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危害不断扩大 20世纪80年代,辽宁省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水质污染等几种,并集中发生在几个大型露天煤矿。
为此,国家和矿山企业筹集经费约8亿元,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了恢复治理。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5年10月8日发出通知,从2006年1月1日起,严禁在自治区境内开采砂金,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提供了政策保证。近年来自治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地质灾害防治,降低灾害损失,取得了较好成绩。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现状图重点反映调查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现状,是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主要成果图件。需要表达的基本内容如下:第一层次:地理背景,主要表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形成发育的地理背景条件。
4、矿山与地下工程地质灾害
由地压造成的灾害,对矿井来说,主要表现为顶板下沉和垮落、底板隆起、岩壁垮帮、支架变形破坏、采场冒落、岩层错动、煤与瓦斯突出及岩爆等。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是导致矿山安全事故的主要内因。矿山工程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因开采引起矿山地应力重新分布,导致岩移和岩体破坏等灾变状况。这些灾害隐患可以通过矿山岩石力学工程设计和矿山安全监控与防治技术来消除。
崩塌滑坡。金矿开采所引发的崩塌滑坡,这是矿山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之一。
地质灾害分为地球内动力活动灾害类、斜坡岩土体运动(变形破坏)灾害类、地面变形破裂灾害类、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类、河湖水库灾害类、海洋及海岸带灾害类、特殊土灾害类、土地退化灾害类共8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发展过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矿山地质灾害的发展过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